(本文转录于蔡建红老师与学员的课堂交流)
首先,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所谓的“瘾”,并不是玩手机玩得多就叫瘾;不是说游戏玩得多就叫瘾;也不是抽烟抽得多叫瘾,所谓“瘾”是不想玩手机,但控制不住地想玩手机;不想抽烟,但控制不住地抽烟;不想赌,但控制不住地想睹,也就是明明自己不想这么做,但是却控制不住,这叫瘾。
所有的成瘾性行为,背后都有内在的某个需求未得到满足,然后借助某个东西来满足自己。
比如说我们的手机控,如果说自己内心是不愿意拿手机,但总是不自觉就拿起来了,这里我们就要觉察一下内心,这是为什么。通常来说,这种情况,都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个“空”,想要手机来填满代替。
我们要学会看到内心的“空”,书写下来,然后去面对、去调化。
在生活中,如果我们的孩子,不自觉地玩手机,不要简单的去约束她的行为,而是从心出发,找到是什么原因,在驱动孩子玩游戏,不要单纯的用强力去控制孩子。
有时候,游戏是孩子唯一快乐的来源、舒缓压力的渠道,家长把这个渠道掐了,孩子再也没有寻求快乐的渠道了,就开始抑郁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