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防御疫情,你不可不知的心法
蔡建红 近日来一连听到几起家庭里边两代人相继离世的消息,扼腕叹息之余,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。 如果说家庭成员同居一室,相互感染,在所难免;如果说老父老母,年老气弱,抵不住病毒的侵害,也在想象之中;但如果是平日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,在目前新冠病毒致死率偏低的背景下,也被病毒吞噬,一定有更深层的缘由需要我们探究。 以我个人知见,这些正值青壮年的患者离世,多半是因为在心灵上泄了气。 孟子言:“气者,体之充也”。俗话说,人活一口气,气数尽了,命也就没了。而我们内在的任何情志活动无不与气机的起伏消长息息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讲道: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。这里的气上、气缓(通“涣散”之“涣”)、气消、气下、气乱、气结都导致气机紊乱,伤及五脏:喜伤心,怒伤肝,悲伤肺,思伤脾,恐伤肾,乃至导致整个身体的阴阳不平衡,最终命没。 这次疫情爆发突如其来,让我们猝不及防。特别是一家人相继感染,整个家庭会有很大的压力;如果自己的亲人去世,要承受很大的痛苦、悲伤,也会加剧对死亡的恐惧、乃至恐慌。而这个时候,因为医疗资源的紧缺,为求一床位四处跪拜。这整个过程中,压力、痛苦、悲伤、恐惧,加之求拜床位的紧绷、欲求不得的失落甚至绝望、自认命运不公的悲愤都极大地消耗能量,耗散气血。精气溃败,何以抵御病毒? 《礼记·大学》说道: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”。 为何“有所好乐”亦“不得其正”呢?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道:喜则气和志达,故气缓矣。但暴喜过度,又可使心气涣散,神不守舍,甚则失神狂乱。这里的“暴喜”是指大喜,过度兴奋。 在电视新闻中看到,一些重症患者经医务人员的全力付出,抢救过来,各项指标都转好,就要准备出院了,欣喜不已,结果,不多时,病情急转直下,最终没能逃过一劫,让人唏嘘不已,也让很多人难于理解,似乎生死就在一线间,难于掌控。 我个人以为,这与患者过早地、过度兴奋有关。俗话说,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重症患者,气血耗散大,虽然各项指标看好,气血还是虚弱的,而“喜则气缓”,过度的兴奋,致使虚弱的气血进一步涣散,最终气散命终,无力回天。 灾难当前,特别是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市民,难免因情境的变化而惊恐不安或大喜不已。无论是不安还是大喜,都******我们对生死的执着。诚然,恋生怕死乃人之常情,但生而为人,我们不可不知,凡事有命。 被称为中华励志奇书《了凡四训》中说道:造命者天,立命者我。我们信命,但不宿命。信命,对任何发生持一份顺服,不执着,不抓取,平和以待;但不宿命,为所当为,顺势而为,不气馁,不懈怠,持志养气。 我的一位同学,他的一位朋友,一家三口相继感染,跑遍整个武汉市,没有一家医院可安排床位,他们接受现实,居家自救,吃了点医生开的药,一周后,三口人均转阴性。 孟子曰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”, 尽人力,听天命,这是我们面对灾难乃至任何人事不二的选择。顺从天命,方有平安。 二千多年前,孔子周游列国,在从卫国去陈国经过匡地时,因被匡人误会而遭围困。匡人剑拔弩张,要将孔子及众弟子置于死地。孔子完全不为所动,弦歌不辍,众弟子不解,子曰:“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”。孔子认为,只要老天没有终止他传承文明的使命,匡人又怎能奈他何?正是这份超然、淡定,匡人消除了误会而放行,一场迫在眉睫的杀戮化为无形。 人心若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 我个人的生命历程中,曾经经历过两次大出血。两次都事发突然,血持续盆涌而下,天旋地转,眼前一片漆黑。所幸的是,因长期内在的修炼,没有丝毫的慌乱,甚至被当时的困境激发出超乎寻常的镇静。我分明感到身体虚弱,但内心安定,自行以非常缓慢的动作,一步一步护卫自己,平躺静卧,持守静定意念力,终于血止身安。 第二次大出血后,身体虚弱了好几天,走路高一脚低一脚,每踩一步似乎都踩在棉花上,这也可见当时情况的严重。回想整个事情,没有使用任何医药,让自己止血的是内心的安定。 心平,则气和;心浮,则气躁。人的身心性命就其本质是能量、是气。你处在“气和”,还是“气躁”中,你的身心性命会发生天壤之别的转化。 心正气和,方能养好命。 【作者蔡建红简介】 资历: “心能源”课程原创导师 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 爸妈在线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西省中心主任 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特聘心理专家 海归双硕士 媒体经历: 江西卫视《金牌调解》心理咨询师 江西教育电视台《成长对话》成长导师 多家电视台、多家平面媒体专访、采访、约稿的心理专家 |